当前位置:知识百科 > 正文

铁杵磨成针的故事_铁杵磨成针的故事完整版

更新时间:2025-01-09 01:12 阅读量:64208

唐朝大诗人李白,小时候不喜欢读书。一天,乘老师不在屋,悄悄溜出门去玩儿。

他来到山下小河边,见一位老婆婆,在石头上磨一根铁杵。李白很纳闷,上前"老婆婆,您磨铁杵雹渗做什么?"

老婆婆说:"我在磨针。"李白吃惊地"哎呀!铁杵这么粗大,怎么能磨成针呢?"老婆婆笑呵呵地说:"只要天天磨铁杵总能越磨越细,还怕磨不成针吗?"

聪明的李白听后,想到自己,心中惭愧,转身跑回了书屋。从此,他牢记"只要功夫深,铁杵磨成针"的道源弯脊理,发奋读书。

回答者: 刘子德 - 护军统领 十闹圆二级 11-11 21:43

唐朝的大诗人李白,小时候不喜欢读书。

有一次,他老毛病又犯了,趁老师不在屋时偷偷跑出去玩。他来到河边,见一位老奶奶在石头上磨一根又粗又大的铁杵。李白见了,心里很纳闷,想:这个老奶奶,在干嘛呢?没事磨一根大铁杵有什么用呢?于是,李白不解地"老奶奶,您磨铁杵做什么?"老奶奶说:"我在磨针。"李白吃惊地"哎呀!铁杵这么粗大,怎么能磨成针呢?"老奶奶说:"只要功夫深,铁杵磨成针!"

李白听了老奶奶的一席话后,深受启发,从此,他牢记"只要功夫深,铁杵磨成针"的道理,发奋读书!!!!!!

李白是唐代的大诗人,但是小时候读书并不用功。 有一天,他的书读到一半,就不耐烦了:" 这么厚一本书,什么时候才能读完啊! "于是他干脆不读了,把书一扔就溜出去玩。 李白快乐地跑着,忽然,返轿他看见一位老奶奶正在磨刀石上用力地磨着一根铁棒。李白觉得很奇怪,便蹲了下来,傻傻地看了好一阵。老奶奶也不理会他,只是全神贯注地磨着。后来,李白忍不住了,问道: " 奶奶,您这是干什么呢? " " 我在磨一漏配肆根针来缝衣服。 " 老奶奶头也不抬,专心地磨。 " 磨针? " 李白更加奇怪了, " 这么粗一根铁棒怎么能磨成针?! " 老奶奶这才抬起头来说:" 孩子,铁棒再粗,我天天磨,还怕它磨不成一根针吗! " 李白听了,恍然大悟," 对呀 ! 只要有恒心,再难的事情也能做成功的,读书不也是这样吗! " 于是他便立刻转身跑回家去,拾起扔在地上的书本,专心地读,从此也不再敢偷懒了。后来他终于成了中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诗人。 "铁杵磨成针"这个成语就是比喻只卖局要长期努力不懈,再难的事也能成功的。这个成语也说成"只要工夫深,铁 杵磨成针"。 李白被人们称为 " 诗仙 " ,是个很有才华的伟大诗人,但是连这么有才华 的人都需要刻苦地学习,那么普通人不就更需要努力了吗? 因此同学们,无论我们的才华、天资如何,都应该努力学习;无 论要什么事都应该持之以恒,这样才能成功呀! 加油!!

故事:李白小时读书不用功,想中途不念了。有一天,在路上碰见一位老大娘磨铁棒,说要把它磨成针。李白因受感动,从此发奋学习,终于取得了很大的成就。

读音:tiě chǔ mó chéng zhēn

解释:杵:舂米或捶衣用的棒。将铁棒磨成细针。比喻只要有恒心,肯努力,做任何事情都能成功。

出自:宋-祝穆<<方舆胜览-眉州-磨针溪>>:"在象耳山下,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,未成弃去,过是溪,逢老媪方磨铁杵,问之,曰:'欲作针'太白感其意还,卒业。"

翻扒差岩译:象耳山下,传说李白小时候在山中读书,但是中途不想念了打算离开,路过溪边的时候看到一个老奶奶磨铁杵,问她为什么这么说,回答说:磨成针。李白受到感动,回去念书。

语法:主谓式;作宾语、定语、分句;含褒义

扩展资料近义词:

愚公移山 [ yú gōng yí shān ] 比喻坚持不懈地改造自然和坚定不移地进行斗争。

出自:春秋战国-列御寇<<列子-汤问>>记载:愚公家门前有两大座山挡着路,他决心把山平掉,另一个老人智叟笑他太傻,认为不能能。愚公说:我死了有儿子,儿子死了还有孙子,子子孙孙是没有穷尽的,两座山终究会凿平。

例句:我们要以愚庆慎公移山的精神征服沙漠,让它变成绿洲。

反义词:

半途而废 [ bàn tú ér fèi ] 中途停止。比喻做事不能坚持到底,有始无终。废:停止。

出版:战国-子思<<礼记-中庸>>:"君子遵道而行,半涂(途)而废,吾弗能已矣。"

翻译:君子遵循中庸之道行事,有的人半途而废,但我不春御能中途停止。

例句:做事情贵在坚持到底,不能遇到困难就半途而废。